“顾琰之,所以你是要把这个族学,内外上三舍搞空两舍吗?”
除了猴子亲自搬的, 哪里的救兵都逃不过姗姗来迟定律。
顾劳斯肩上担子,平白多上一筐小班升学鸭梨,他咬着牙吭哧, “正好我给学里清下库存。”
老执塾听得云里雾里, 不服老都不行。
他气归气, 但还是护着顾悄的, 不仅没有拆他台, 还替他善了后。
只是晚间,他与汪铭一道去看望秦昀,对着师弟, 老大人还是心气不顺, “上舍弟子给他弄到祠堂抄族规, 现在他又要清空我外舍, 这到底是几个意思?”
秦宅十分简朴。十平见方的小院躲在休宁北城最不起眼的后巷。
围着天井,一间明堂, 两间厢房,便是所有。
天井洒下些许月色,印在秦昀床前。
老夫子精神头并不好, 他比顾冲小上几岁,但病气缠身,已带出几分枯朽气息,他虚虚靠在床头,目光落在那片霜色上, “这不是刚好,反正我正要请辞。”
“定下了?”顾冲将那几扇窗关起, “你还是注意些,莫要再沾了寒气。”
秦昀抖了抖, “咳咳,师兄,你这样体贴起来,怪吓人的。”
顾冲气得啪得几声,挨顺儿又给窗户扇子全推开了。
“你跟那顾准,都是不识好赖的性子!”
秦昀笑了,“这才像平常的师兄嘛。”
尔后,老夫子笑意散去,蹙眉沉声,带着某种决然,“定下了,朝光准备应召。”
碍于汪铭在场,他很快换了话题,“说起来,琰之这一出,巧得竟好似未卜先知。”
顾冲冷哼一声,“这小子,确实很有几番气运在身。”
气运?秦昀一时不接话了。
汪铭久在乡野,秦昀官复原职的消息,还是来时路上顾冲闲聊向他提起的。
他笑道打破二人沉默,“朝光兄也算是苦尽甘来。这般顾氏又出去一个大员,我这给知府的折子,更不好写了。”
他与秦昀,是同乡同年,又都出身寒门,因直言善谏的性格,策论一门始终不入主考青眼,连考数年铩羽。那年幸遇云鹤主考,终不负一腔才学,二人不仅及第,还得了个好名次。秦昀一甲第三,汪铭二甲第十。
后来,秦昀升任大理寺卿,专管冤狱;他在刑部干员外郎,铁笔直断,倒也惺惺相惜。可惜秦昀投云鹤门下被牵连,两人就不再联系。
秦昀先是与他叙了会当年,这才郑重谢他心意。
拜会完,汪铭知这师兄弟还有话说,便主动请辞,“若虚啊,你这般可是把难题丢给我了,我还得早早回去费心编这督查学风的折子。”
见顾冲无动于衷,暗示无效,汪铭又腆着老脸,“你们怎么一个个都是这呆脾性。要我说,该灵活的时候也可以灵活一些嘛,我要求又不高,就将顾悄口中的字书韵书,赠我一个全套……”
顾冲怒目而视,“我可不需你打什么掩护,你参你赶紧参!慢走不送!”
我这上官下来,打一个秋风怎么这么难?汪铭不乐意了,“好你个顾冲,且看县考那天,我怎么给你家后生穿三寸金莲!”
早春还有些料峭,尤其晚间寒气升起之后。
送走旧友,顾冲爬上楼,被穿廊的冷风刺得一个激灵,只好又灰溜溜地将那排窗户关上。
“你……当真下定了决心?”
老执塾不免想起多年前的惨案。
当年高宗病危,身为北平按察佥事的秦昀,无意中发现新任按察使徐乔与当时仍是幽王的神宗交往过密,耿直地他毫不留情参上一本,并将他查到的帝王暴病或乃中毒等线索一一呈上,可惜,届时高宗已无力力挽狂澜,只得压下此事,传位神宗。
这本密参,最终落入徐乔手中。
神宗即位后,徐乔捏着密折要置秦昀与死地,得云鹤保荐,劝服神宗忠君无错、唯才是用,秦昀这才免过一劫,再升大理寺卿,专查高宗暴毙一事。
可小人报仇,十年不晚。
徐乔一直等到漳州之难事发,才先斩后奏,派人直接虐杀秦昀妻儿老小一门一十二人。等到秦昀闻讯找到妻儿,只见京郊地头儿,万亩金黄花田里,浓烟散尽,残肢满地。
自此,秦昀只要闻到那股味儿,便如厉鬼扼喉。
可彼时徐乔正是帝王手中趁手的刀,秦昀动不得他,报复一般,他藏匿起中毒真相,心灰意懒辞官隐退,却也因此,躲过了后来那场屠杀。
如今,神宗的报应果然到了。
他最看重的儿子,终是中了高宗一样的奇毒。
锦衣卫自京中南下,顺着秦昀当年查到的线索一路顺藤摸瓜,终于找到东宫中毒的关键。顺带,北镇抚司也带下一道口谕,神宗令他官复原职,彻查毒源。
秦昀想,那徐家的报应,也快了。
他自嘲道,“朝光孤家寡人,无牵无挂,临死前还能得个机会,